风中的纸屑
写于2015年7月27日
周国平说,“在我的天空中,一定有许多这样写着几个字的小纸片,我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。真正说来,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,其中有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,大部分都随风飘散了。”
在我的天空中,亦是如此。那么现在,我将有幸抓住的一些细碎纸屑的内容,整理在此处。社交网络上,大部分的人是浮躁的,文章此处,想看的人便看,说不定能有个什么共鸣产生于你我之中。若有反对的碰撞,也请告知我吧!
一、2015年3月28日 日记 对自己说的话
1. 关于人生意义与价值,以及事物实质的好坏,是可以主观也应当主观的。比如说,生命客观的遭遇不那么重要,心理上的感受更重要。一件被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定性为坏的事情不一定对你真正坏,好也不一定对你真正好。 另外,大部分的痛苦来源于思考的局限性。
关于主观性比较生动的一点解释:【之前在自习的时候,两个基督教的学生来找我搭话,传教。听完他们讲了很多,我缓缓开口,说:“你信教,我不信教,就像你喜欢红色,我喜欢绿色。我们各自看法不同,但同时尊重对方的选择。为什么生命一定要具有某种意义(达成神的期望的意义)?我认为生命的出现只是一种自然进程的产物。” 我随手拿起一支笔,松手,它掉在地上,两个传教的学生怔怔地看着我,“这支笔掉落了,事情就这样发生了,但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吗?有谁又会费心地给每件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寻找意义呢?一个细菌是一个生命,它产生了,死亡了,有谁会给它的生命寻求意义吗?那为什么人的一生比它更有意义呢?我们和细菌不同的是,作为更复杂的生命体,我们有思考的能力,这种能力驱使我们去给每件发生的事寻找理由、原因、意义,但不代表那些事情本身具有这些东西。我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客观的意义,我接受这个事实,因为它同时也说明意义是主观赋予的。” 传教的学生匆匆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,离开了。】
2. 主观性很重要,但他人意见要耐心听取。即使当时不认同也不必直接反驳,也不要因为太相信一个外人的判断而忽略对自身的了解去照做。听取意见很重要,但是去真正心理上接受、消化它,是一个主观性并且需要独立完成的过程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常常以为自己懂得了一些道理,却无法应用、联系。或许在未来的某一个点,在某个事件发生后,你会突然理解他人意见真正的含义,并懂得他人说出此话的原因。
3. 生死之外,都是小事。只要事情还没发展到最后,就还有扭转、改变的机会。活得健康、身体状态好,是万事之首,其中重要的是睡眠与锻炼充足。
4. 人只活一次。这条轨道是连续的,前因后果是相互联系的,在特定的点上会引发特定的可能性,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产生,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发生,其他的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,而后人生中缺少了什么,也无从知晓了。
5. 得饶人处且饶人,给人留余地,勿要咄咄逼之。原因是: ① 每个人是一系列生物+环境作用下的产物,自由意志只是幻象。奖励-惩罚机制本质上是与事物真实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,要做的事情是 教育。既然这人的性格、行为的形成是不受控制的,伤害、惩罚是不人道的,最好能利用对方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、教育,沉默比发生更好。 ②在社会中生存,人际关系作为强大的纽带让行事更加便捷,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作为增添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(有待思考)。给他人留余地,对于自己更好的生存、以及主观生命意义的充实,是有利的。
6. 时间相当重要。作为生命最基本的资本之一,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。于是应该: ①提高做事速度
②将更多时间用于主观上有意义的事上(生命要浪费于美好事物之上)
③延长总时间(寿命)
7. 没有人讨厌免费的帮手。年轻时多做事、多经历、多体验,趁在此时个人经济方面还有父母的援助,不存在太大经济压力,所以工作不要苟求外在的福利,而要尝试去发现其本身的乐趣与意义。
8.处于特权地位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特权(这在我上一篇日志中《生命的荒谬》有详细讨论),事实上,社会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处于特权地位,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:种族、性别、性倾向、社会经济地位、心理健康状态、身体健康状态、智力、地理区域、文化水平、长相。人,意识不到自己特权的同时,极其容易忽略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感受,并且将自己所受的好的待遇、与他人受到的不好的待遇,都视为理所当然。
9.哲学是我的宗教,我的信仰,一种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,一种脱离、看透痛苦的出路和手段。
10.一切的结论和论断都是基于前提的(有待思考),然而人一般只关注论断,而忽略它所依赖的前提。在社会中,许多时候“前提”,就是传统、规范 等已经被普遍人口视为理所当然的 “真理”,而很少被挑战,这是有问题的。挑战前提很难,因为对它的威胁可以推翻基于它建立的一系列论断、整个系统(其中有些已经成了信仰)。许多“前提”,是被社会的主导者有意塑造而成的,也往往为他们服务。另外,在逻辑学中,
有不需要前提而存在的结论,叫做theorem. 我不知道德领域是否真实存在这种独立的“真理”。
周国平说,“在我的天空中,一定有许多这样写着几个字的小纸片,我只是抓住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罢了。真正说来,思想恰如风中的纸屑,其中有一些落在了幸运的手上,大部分都随风飘散了。”
在我的天空中,亦是如此。那么现在,我将有幸抓住的一些细碎纸屑的内容,整理在此处。社交网络上,大部分的人是浮躁的,文章此处,想看的人便看,说不定能有个什么共鸣产生于你我之中。若有反对的碰撞,也请告知我吧!
一、2015年3月28日 日记 对自己说的话
1. 关于人生意义与价值,以及事物实质的好坏,是可以主观也应当主观的。比如说,生命客观的遭遇不那么重要,心理上的感受更重要。一件被社会规范和大多数人定性为坏的事情不一定对你真正坏,好也不一定对你真正好。 另外,大部分的痛苦来源于思考的局限性。
关于主观性比较生动的一点解释:【之前在自习的时候,两个基督教的学生来找我搭话,传教。听完他们讲了很多,我缓缓开口,说:“你信教,我不信教,就像你喜欢红色,我喜欢绿色。我们各自看法不同,但同时尊重对方的选择。为什么生命一定要具有某种意义(达成神的期望的意义)?我认为生命的出现只是一种自然进程的产物。” 我随手拿起一支笔,松手,它掉在地上,两个传教的学生怔怔地看着我,“这支笔掉落了,事情就这样发生了,但这件事是有意义的吗?有谁又会费心地给每件如此微不足道的事情寻找意义呢?一个细菌是一个生命,它产生了,死亡了,有谁会给它的生命寻求意义吗?那为什么人的一生比它更有意义呢?我们和细菌不同的是,作为更复杂的生命体,我们有思考的能力,这种能力驱使我们去给每件发生的事寻找理由、原因、意义,但不代表那些事情本身具有这些东西。我认为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客观的意义,我接受这个事实,因为它同时也说明意义是主观赋予的。” 传教的学生匆匆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,离开了。】
2. 主观性很重要,但他人意见要耐心听取。即使当时不认同也不必直接反驳,也不要因为太相信一个外人的判断而忽略对自身的了解去照做。听取意见很重要,但是去真正心理上接受、消化它,是一个主观性并且需要独立完成的过程。这也就是为什么你常常以为自己懂得了一些道理,却无法应用、联系。或许在未来的某一个点,在某个事件发生后,你会突然理解他人意见真正的含义,并懂得他人说出此话的原因。
3. 生死之外,都是小事。只要事情还没发展到最后,就还有扭转、改变的机会。活得健康、身体状态好,是万事之首,其中重要的是睡眠与锻炼充足。
4. 人只活一次。这条轨道是连续的,前因后果是相互联系的,在特定的点上会引发特定的可能性,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产生,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性发生,其他的,错过了就是错过了,而后人生中缺少了什么,也无从知晓了。
5. 得饶人处且饶人,给人留余地,勿要咄咄逼之。原因是: ① 每个人是一系列生物+环境作用下的产物,自由意志只是幻象。奖励-惩罚机制本质上是与事物真实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,要做的事情是 教育。既然这人的性格、行为的形成是不受控制的,伤害、惩罚是不人道的,最好能利用对方接受的方式进行引导、教育,沉默比发生更好。 ②在社会中生存,人际关系作为强大的纽带让行事更加便捷,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可以作为增添生命意义的一种方式(有待思考)。给他人留余地,对于自己更好的生存、以及主观生命意义的充实,是有利的。
6. 时间相当重要。作为生命最基本的资本之一,所有的生命活动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。于是应该: ①提高做事速度
②将更多时间用于主观上有意义的事上(生命要浪费于美好事物之上)
③延长总时间(寿命)
7. 没有人讨厌免费的帮手。年轻时多做事、多经历、多体验,趁在此时个人经济方面还有父母的援助,不存在太大经济压力,所以工作不要苟求外在的福利,而要尝试去发现其本身的乐趣与意义。
8.处于特权地位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特权(这在我上一篇日志中《生命的荒谬》有详细讨论),事实上,社会上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处于特权地位,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:种族、性别、性倾向、社会经济地位、心理健康状态、身体健康状态、智力、地理区域、文化水平、长相。人,意识不到自己特权的同时,极其容易忽略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感受,并且将自己所受的好的待遇、与他人受到的不好的待遇,都视为理所当然。
9.哲学是我的宗教,我的信仰,一种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,一种脱离、看透痛苦的出路和手段。
10.一切的结论和论断都是基于前提的(有待思考),然而人一般只关注论断,而忽略它所依赖的前提。在社会中,许多时候“前提”,就是传统、规范 等已经被普遍人口视为理所当然的 “真理”,而很少被挑战,这是有问题的。挑战前提很难,因为对它的威胁可以推翻基于它建立的一系列论断、整个系统(其中有些已经成了信仰)。许多“前提”,是被社会的主导者有意塑造而成的,也往往为他们服务。另外,在逻辑学中,
有不需要前提而存在的结论,叫做theorem. 我不知道德领域是否真实存在这种独立的“真理”。
二、 Ipad上无聊时写的东西
11. 社会的运作很神奇,各司其职,又相互协作。十多年来我大部分时间是学习,衡量人也拿学习能力作很重要的标准(此处指狭义的书本学习)。然而开始做志愿工作与咖啡店工作,发现自己学习新技能的速度并不快,新知识也记得不牢。很多行业,都令我有些望而生畏,而佩服那些相当娴熟的人。但是我总是相信,只要愿意虚心、努力地付出,并有勇气去冒着犯错的风险尝试,人是可以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做到出色的。
12. 我贫血,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非常恶化。如今的每天下午,都很闷,很晕,无力,不想说话,没有任何能量。我很难受,我其实不太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,可能情况很严重。我没有任何心情社交,真的很难受。身边所有人谈笑风生,没有人知道我的感受,只能通过我外在的行为去猜测心理,这也是为什么哲学在灵与肉的讨论中,会有“行为主义”。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痛苦可以相通,世界一定会和平。
13. 很多现实中被认为荒谬而哲学上逻辑又不能证伪的命题,若在影视作品中用情景展现,会达到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引人入胜效果。举例:《盗梦空间》基于 怀疑论, 《楚门的世界》基于 意识的唯我论。
14. 百无聊赖,百无聊赖。人最怕寂寞,却又无法逃脱。我们的祖先啊,为了化解寂寞,也是折腾出了各式各样的文明,比如体育,比如艺术、文学、哲学。有些人在这些文明中找到了归属,感到了自己有意义的存在,便与这些知识相伴。友情、爱情也是化解寂寞的好东西呢。人本质上的社会属性,迫使他们去寻求亲密的人际关系,婚姻得以在不同文化中长存,或许也是因为它给人提供了一个恒久与另一个个体结合的机会,使人生多了些意思,少受寂寞之苦。
11. 社会的运作很神奇,各司其职,又相互协作。十多年来我大部分时间是学习,衡量人也拿学习能力作很重要的标准(此处指狭义的书本学习)。然而开始做志愿工作与咖啡店工作,发现自己学习新技能的速度并不快,新知识也记得不牢。很多行业,都令我有些望而生畏,而佩服那些相当娴熟的人。但是我总是相信,只要愿意虚心、努力地付出,并有勇气去冒着犯错的风险尝试,人是可以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做到出色的。
12. 我贫血,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非常恶化。如今的每天下午,都很闷,很晕,无力,不想说话,没有任何能量。我很难受,我其实不太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,可能情况很严重。我没有任何心情社交,真的很难受。身边所有人谈笑风生,没有人知道我的感受,只能通过我外在的行为去猜测心理,这也是为什么哲学在灵与肉的讨论中,会有“行为主义”。如果有一天人类的痛苦可以相通,世界一定会和平。
13. 很多现实中被认为荒谬而哲学上逻辑又不能证伪的命题,若在影视作品中用情景展现,会达到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引人入胜效果。举例:《盗梦空间》基于 怀疑论, 《楚门的世界》基于 意识的唯我论。
14. 百无聊赖,百无聊赖。人最怕寂寞,却又无法逃脱。我们的祖先啊,为了化解寂寞,也是折腾出了各式各样的文明,比如体育,比如艺术、文学、哲学。有些人在这些文明中找到了归属,感到了自己有意义的存在,便与这些知识相伴。友情、爱情也是化解寂寞的好东西呢。人本质上的社会属性,迫使他们去寻求亲密的人际关系,婚姻得以在不同文化中长存,或许也是因为它给人提供了一个恒久与另一个个体结合的机会,使人生多了些意思,少受寂寞之苦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